在電視、互聯網大行其道的當下,八閩大地的公益講座卻在走俏,越來越多的人將聽講座室內設計當作一種休閑的方式,成為文化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  如果細心usb觀察,你就會發現,每逢開講日子,福建省圖書館、福建省少兒圖書館、八閩書院、閩都文化講習所、華大講堂等一個個沒有圍牆的“城市教室”,不斷上演場館爆棚的盛況,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。
  周末聽講座,漸成室內裝潢新時尚
  一到裝潢周末,家住福州鼓樓區湯邊社區的陳瓊英老人,心情都格外好,因為又有講座聽了。早晨起來,她先繞溫泉公園走一圈,再到省圖書館多功能廳找一個前排的位置坐下,靜靜地等著“吸氧”。
  陳瓊英從福州市城市規劃局退休後,時常去省圖書館看書消遣。2008年5月的一天,她發現有好多人在那裡聽講座,就擠進去湊個熱鬧。誰知道,一聽就放不下了,此後,一到周末就忍不住想去。這一商務中心聽,就是5年多。
  陳瓊英不但聽得投入,而且記得認真,因為她還要把精彩的內容拿到福州離退休歸僑聯誼會上講給大伙聽。陳瓊英是緬甸歸僑,在聯誼會負責宣傳,聯誼會每兩周開一次講座,陳瓊英經常作為主講人給大家講課。
  不知不覺間,聽講座成了陳瓊英生活的一部分。記者見到她時,她正在世紀金源大飯店聽一個有關老齡事業投資方面的講座。
  “退休了,經常接觸一些新理念,可以防止思想僵化。”陳瓊英笑著說,她快成追講座族了,尤其對歷史方面的講座感興趣。
  與陳瓊英不同的是,85歲的朱競全老人喜歡寫詩,所以更喜歡聽一些文學類講座。
  省圖書館幾乎成了朱競全的第二個家,他逢工作日去看書,周末去聽講座。由於家住福州倉山區,他都是一大早起來趕公交車,並帶上一天的乾糧。憑著這份執著,他被省圖書館評為“讀者之星”。
  聽講座的主角,不只是中老年人,還有活潑可愛的孩子。他們往往是在父母的陪同下,一起來享受文化大餐。
  家住福州市晉安區茶會小區的劉玥,一到周末就會和愛人一起,帶著讀幼兒園的女兒到省少兒圖書館聽講座。
  “省少兒圖書館經常請臺灣作家開講座,給孩子們講故事,現場互動比較多,還可以上臺做游戲,孩子非常喜歡。我們做家長的,也可以學到新的教育理念。”劉玥說,身邊的很多朋友也和他們家一樣,周末帶著孩子一起聽講座已成為一種習慣。
  到圖書館聽講座這種習慣,正在變成福建人文化生活的一種習慣,一種時尚。
  雅俗共賞,吸引“回頭客”
  講座,不只是請一個人站到台前立馬開講那麼簡單。能否滿足不同人的需求?能否對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作出回應?能否通過講座傳遞正能量,引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……這些直接決定著講座的傳播力。
  12月7日,江南市鎮:傳統歷史文化聚焦;12月8日,如何矯正和預防孩子的不良心理;12月8日,愛火常燃的秘訣;12月14日,中國海洋戰略的回顧與前瞻;12月21日,書
  法欣賞要訣……
  這是省圖書館網站貼出的12月部分講座安排表。從文學到歷史,從國家戰略到孩子教育,涵蓋了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內容。不論是白領還是打工仔,不論是老者還是青蔥,總有一場能留住你匆忙的腳步。
  閩圖周末講壇開設之初,主要圍繞時政熱點、經濟生活、法律解讀、歷史名人、文學欣賞、經典賞析、八閩文化、心靈綠洲等八大主題,隨著講座的發展和讀者需求的提高,講壇的主題日益豐富,不斷添加新主題,如女性風采、教育科普、創業就業等系列講座。
  “閩圖周末講壇強調學術成果的大眾化、專業知識的通俗化,採取社會化共建、開放式共享的方式,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,‘量身定製’各類講座,讓學術走進百姓、讓知識開闊視野、讓文明凈化心靈、讓文化豐富生活,漸漸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之外難以割捨的好去處。”省圖書館館長鄭智明說,“我們一方面廣邀名家,結合福建實際,有針對性地開展講座;另一方面依托八閩精英,做足本土味道。”
  有了好的內容,關鍵還要看怎麼講。
  央視備受熱捧的《百家講壇》就經歷了由冷到熱的過程。開播第一期,由楊振寧主講《美與物理學》,隨後丁肇中、李政道等專家學者相繼亮相。可這樣的節目過專、過雅了,觀眾根本聽不懂。節目開辦兩個多月後,央視索福瑞公司做了一個調查,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欄目。於是,節目組對主講人提出三點要求:會講
  故事;形象有親和力;觀點有現代人視角。
  四次登上央視《百家講壇》的蒙曼告訴記者,講座跟課堂不同,必須具有趣味性、休閑性,做到雅俗共賞,讓懸念迭出,主講人應具備一個“新說書人”的素質。
  今年4月,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孝正在省圖書館開講,原本兩小時的講座在聽眾的要求下講了三個小時,許多人還不願離開,圍著問這問那。周孝正何來那麼大的魅力?很多人就是衝著“京都名嘴”這一名頭而來。他風趣幽默,常常語驚四座。“聽周教授的講座如沐春風,是久違的精神享受。”讀者梁一恆在省圖書館讀者反饋信息表上這樣寫道。
  “針對大眾的講座可以不拘一格,但要深入淺出,善於與讀者溝通,滿足不同人的需求。”省文史館館長盧美松說。
  聽眾參與,方有活力
  品著香醇的紅茶,和自己喜歡的作家面對面交流,在位於三坊七巷安民巷的八閩書院,經常以這樣的形式開展各類文學講座。
  “作者尋找讀者”是省文學院今年推出的一個與讀者交流的活動。第一場由省文學院院長呂純暉開講,學生、打工仔、售貨員等身份各異的讀者陸續上臺與其面對面交流,大家像朋友一樣聊生活、聊作品。同時,她筆下的“歐大叔”和“楊醫生伯伯”也來了。現場笑聲不斷,驚喜連連,讀者內心更加充盈。
  接下來的幾期,省作協主席楊少衡、臺灣女作家朱天衣、北京作協副主席劉慶邦等悉
  數登場,現場提問環節的設計、獎品的贈送、作品的朗讀,聽眾不再是單向的接受者,而是雙向的互動者,充分體驗了參與的樂趣。
  “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創新,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進來,在輕鬆的氛圍中坦誠交流,感受文學的魅力,從而對作者的作品感興趣,喚起讀者對閱讀的熱情。”省文學院院長呂純暉說。
  在省圖書館,林金科的講座《飲茶與健康》,配以現場精湛的茶藝表演,弔足了眾多茶人的胃口;“4·23世界讀書日”的講座,與朗誦、才藝表演、圖書漂流等融於一體,聽眾大呼過癮;以愛心接力的方式,新推出“紅領巾講壇——家長課堂”活動,直面熱點問題,讓家長參與其中,紅火程度不亞於演唱會……
  “這種面對大眾的講座不同於學校里的學術講座,要有吸引聽眾的文化活動。同時,講座的形式要延伸,提高聽眾的參與度,這樣講座才能保持活力。”省圖書館社會文化部主任戴宿勇說。
  (原標題:沒有圍牆的“城市教室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u97xuxf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